首页 > 新闻动态 > 汇文书联 | 自费出书不提倡“碰瓷式出版”

汇文书联 | 自费出书不提倡“碰瓷式出版”

2019-09-29

汇文创图 | 自费出书不提倡“碰瓷式出版”




最近几年在文化产业市场上,“IP”成为大热门的概念,一个IP的走红往往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,也会随即伴生出一系列的衍生品,这种现象不光出现在影视行业,图书出版市场上也层出不穷。



一本书的畅销,往往会带来“跟风书”、“山寨书”、“伪书”、“攒书”等现象的盛行,出现书名甚至封面设计都极其相似的“双胞胎”或者“多胞胎”图书。如今这已不是一个新话题,而是成为了出版界的某种“潜规则”。

跟风出版这种潜规则正在危害着当前出版市场的事态,对整个社会的功利化阅读产生了推波助澜的恶劣影响。无论是“颜值”上的抄袭,抑或是“内容”上的拷贝,无不瞄准热门领域和话题,按畅销书的路数如法炮制。蚕食注意力的“流量泡沫”,欲从市场利润中分得一杯羹。面对高度雷同的图书,不知情的读者很有可能“乱花迷眼”。




而随着市场的变化和法律的完善,虽然盗版现象似乎减少了,却有了更“高级”、更隐晦的模仿。书名打擦边球钻空子,涉嫌不正当竞争行为,客观上也影响了独家版权出版社图书的正常销售。


书名与作品,是著作权人思维创作的成果,但目前书名并不在《著作权法》保护范畴内。碰瓷式出版稀释了优质品牌,这对以优质内容安身立命的图书出版业,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不言而喻。


细数近年来现象级文学畅销书,意大利作家埃莱娜·费兰特(Elena Ferrante)的“那不勒斯四部曲”可谓实至名归。“那不勒斯四部曲”含《我的天才女友》《新名字的故事》《离开的,留下的》《失踪的孩子》四册,讲述了那不勒斯穷困社区出生的两个女孩持续半个世纪的友谊,千万读者为小说对女性之间极度真实、尖锐、毫不粉饰的情感所打动。改编自四部曲的同名电视连续剧最近在HBO播出完第一季,反响热烈。


意大利作家埃莱娜·费兰特小说“那不勒斯四部曲”从欧美火到了中国,两年多来中译本加电子书累计卖了约130万册;出乎意料的是,最近书市上出现了“那不勒斯三部曲”,作者也是意大利作家,但原版书名和那不勒斯并不沾边。




那不勒斯四部曲


另一套以  《那不勒斯的萤火》《那不勒斯的天空》《那不勒斯的黎明》为名的“那不勒斯三部曲”,作者是意大利作家马西米利亚诺·威尔吉利奥,但原意大利文的书名翻译过来与“那不勒斯”毫无关系。




“那不勒斯三部曲”


这套新“那不勒斯三部曲”的出版方是白马时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,三部曲的书名分别为《那不勒斯的萤火》《那不勒斯的天空》《那不勒斯的黎明》,作者是同样来自那不勒斯的意大利作家马西米利亚诺·威尔吉利奥(diMassimiliano Virgilio)。其中,第一本《那不勒斯的萤火》已经于去年出版,原名为“美国人”(l'americano),封面宣传语称其为“近十年来欧美文坛的‘灯塔’巨作”,虽然作品本身还算不错,但马西米利亚诺·威尔吉利奥本人在文坛并无这样的地位。另外两本书的意大利语名为Piùmale che altro2008),Arredocasa e poi m'impicco2014),原名都与“那不勒斯”并无关系。针对读者关于两个“那不勒斯系列”是否相关的询问,“那不勒斯四部曲”引进方上海九久读书人与人民文学出版社给出了明确回应:两者并无关联。

而“那不勒斯系列”之所以被宣传借用,一来是其叙事本身令人着迷,有着良好的口碑,《纽约客》评论家詹姆斯·伍德(James Wood)称埃莱娜·费兰特为“当代意大利最著名的非著名作家”,许多知名作家也自称是费兰特的粉丝,这自然给并不出名的马西米利亚诺·威尔吉利奥带来了联动效应;二来是埃莱娜·费兰特的神秘身份。除了出版方,没有人知道费兰特是谁,自写作出书以来,他/她始终保持沉默,不露面、不接受面访,20多年过去,人们对费兰特的真实身份依然充满了好奇。因此,“那不勒斯系列”在读者心中构成了某种悬疑性。

当然,这只能算是“碰瓷式”出版的一个小插曲,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。据悉,意大利的另一家出版公司曾出版过一本叫做l'apprendistageniale的小说(中文直译为《天才学徒》),不仅书名与《我的天才女友》意大利书名l'amicageniale相近,连封面设计元素和风格也极为相似。而在去年,社会观察类著作《低欲望社会》“同名撞脸”事件也引起过不小的争论。

从更为普遍的角度来说,“碰瓷”出版现象在广阔的图书市场里并不鲜见。喜欢逛书市、书店的读者大都有过这样的经历:《后宫·甄嬛传》成为宫斗剧典范之后,出现了一堆名为《后宫淑妃传》《后宫懿妃传》《后宫琼灵传》的后宫系列;如果只是想买一本《新华字典》,却发现《新华字典》的版本也是如此之多,让人搞不清楚到底哪本是正版,关键是它们的封面装帧还是如此相似,让人乏味而气恼。

类似的“搭便车”“蹭热点”现象层出不穷,甚至以“多胞胎”方式连体推出。以《谁动了我的奶酪》为例,当年此书引进国内短短几个月,便达到上百万册的发行量,随之便是《我的奶酪谁动了》《我动了谁的奶酪》《谁敢动我的奶酪》《我动了你的奶酪》等书籍的争相涌现。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曾出版过一本《奶酪金字塔的魔咒》(2011),东方出版社曾出版过一本《赢在新媒体:谁动了传统媒体的奶酪》(2007),这些书的内容和《谁动了我的奶酪》基本都没有太大关系,但都借“奶酪风”造势,销量良好。到后来,市面上甚至出现《谁动了我的稀饭》《谁动了我的肉包子》等“衍生品”。无论是“跟风”还是“碰瓷”,其实质都是市场利益驱使下的劣币追逐良币现象。从古至今都是如此。只不过以前有山寨和盗版,现在则有更高级的模仿。


在今天的自费出书市场,营销包装似乎已经成为检验一家出版机构能力的重要指标。合适、巧妙的包装与营销能帮助作品找到更多读者,打开销路。但如何包装呢?像“那不勒斯三部曲”这样的包装显然不是合适的。


一本山寨书的出版,也事关图书出版行业各个环节及利益链条上的主体。在我国,一本书必须有书号才能成为正规出版物发行流通。一本书在上市前,出版社要先把好内容审核关,而后再评审给予书号。随着民营图书公司崛起,出版社与其形成了大量长期合作,合作主要有三种:资本层面合作、版权层面合作,以及出版社仅提供书号、其余由民营图书公司一手操办的模式,目前第三种是最为普遍的做法。如此一来,书号变成了一种“资源”,买卖书号便成了通行的行业潜规则。从出版社的角度看,相比于策划图书不可控的经营风险,卖书号是个稳赚不赔的方式。但这样一来,市场的压力就都压到了民营出版公司头上,风险也多数由后者承担,这使得民营公司不得不为了自己的生存在营销上使力。而书号的买卖也实际上弱化了内容的把关,给很多跟风书提供了空间。


只是,即使在当前的图书市场中,畅销为王,流行至上,出版者还是要把好自己这一关,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良性的竞争秩序。目前的著作权保护制度也依然存在许多模糊地带,相关法律仍需完善。碰瓷出版等现象得到遏制,我们的图书市场才会朝着一个更好的方向发展。






  • 出书顾问一对一服务

    全程托管,进度可查

  • 正规出版社

    安全可靠 手续透明

  • 渠道全 覆盖广

    健全高效图书发行系统

  • 物美价廉

    统一标准收费 择优推荐

  • 无忧退款

    出版不成功全额退款